最近这段时间楼市明显回暖,我却拉黑了几个说要买房的网友。
事情是这样的,这几年鲁大师笔耕不辍,坚持每周写几篇原创地产文章,文末会放二维码,方便大家交流或者预约买卖看房。
几年下来,积累了几千个陌生好友,这里头刨掉机器人、做微商的、商务合作的以及一些同行,剩下的大部分都是“为房而来”。
虽然遭遇“已读不回”是常态,但这年头I人那么多,社恐不敢聊天也可以理解。
但直到最近,我忍不住拉黑了几类人。
第一类,需求极度模糊,语焉不详者。
你可能奇怪,这类人有需求,也已经跟你互动了,怎么还拉黑人家?
事实上,为客户匹配房源这个事儿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,需要有海量房源在你的兵器库中。一手房相对简单,只要对楼盘足够熟悉即可,二手房则大不相同,因为每天信息是在动态变化着的,且充斥着大量虚假滞后房源,需要花大量精力筛选甄别,然后为客户匹配(当然行业中也有人喜欢套路客户,个人选择罢了,规范不了别人咱只能规范自己)。
换个角度,客户需求说得越明白,我能匹配的颗粒度也越精细,但实践过程中,大部分人对自己的需求是说不明白的,或者对面积感知能力不够,所以发问方式有讲究。问多大面积不如问需要几房,需要几个卫生间这样的。
然而,大千世界无奇不有,成年人的世界总有人过得稀里糊涂。即便是我用最通俗易懂的提问获取真实需求,依然有人讲不明白自己要啥。
擅于共情的我只好问出最最简单粗暴的问题,你预算多少?(想着你需求再模糊,自己兜里有多少钱,总方便透露一下吧。)
面对这个问题,会有一些客户出于面子先往高了说,之后一步步调低;也有客户一开始装拮据,再一步步展现出自己拥有更大的实力……以上都属于正常范围,笔者鼓励大家有一说一,但信任感这东西也不是说达成就达成的,循序渐进透露真实预算也可以理解……
但最让我不能忍的,就是绝口不提预算,尽扯些有的没的的……
例如,有网友上来就说“鲁大师帮我找套房子,要安静一点的……”我问他地段,答随意;我问他面积,答三房四房都可以;我问他预算多少,不回答或顾左右而言他。
你让我大海捞针前好歹描述下针的详细外形,否则我没有义务一个个房源给你匹配,我很闲吗?
一般来说,这样的网友我会反复询问好几轮,从始至终没有清晰的目标,又死活不说预算的,我会选择拉黑。
第二类,预算低,要求高
我一直说,真正的需求需要满足两个条件:有意愿+有钱。我想我能。
偏偏林子大了啥鸟都有,怀揣100万总价预算想买独栋的,怀揣10万首付预算非滨江四房不可的,打算等南市商品房跌到五六千出手的,还有被割了韭菜高位买在乡镇,一听到亏本出就破口大骂的……
空有意愿,不从实际出发,严重脱离市场行情,单纯的观点交锋我倒也不至于拉黑。偏偏有些人吧,喜欢跟你长篇大论,妄图用自己歪理邪说影响你,享受口舌之争胜利带来的快感……
我没兴趣和时间跟这些人互联网辩论。
第三类,借口特别多
我们房产圈有这么一句话,邀约不出来都是空的。因为能够做到全程不见面云买房云签约的,连我这个最早直播卖房的都没碰到几个。
买房的最后一公里,同时也可能是第一公里,必然是邀约出来,实地看房,当面聊价!
但有的网友就不这么想,喜欢在微信另一端问东问西,云砍价,甚至恨不得你一口气给他匹配个30套房子供他翻牌。前文说过,二手房匹配是极度耗费精力的,你真给他匹配了30套,他轻描淡写一句啊我最近没空,我想再等等,你说房价会不会接着往下跌……
这种借口一大摊,邀约比登天难,或者日常比总理还忙,总说自己在加班在上班在XX的客户,第一回我服务前置,第二回大家平等交流,再一再二没有再三,连续几次鸽子后我也只会让他们另请高明。
今天洋洋洒洒2千字,看似吐槽奇葩网友,但最后是想大家捋清买房思路。
过去三年笔者从未发出如此明确信号,这回是第一次——现在真的是不可错过的购房窗口期,
一方面平湖出台限量200个的购房补贴,3-5万,这玩意儿是先到先得的。
另外还有首套买房或卖旧换新退契税和个税补贴,同样也设置了时间期限。
这两个因素就可以推动大家有想法的尽快下决心,尽快下手。
现在商贷利率反弹趋势明显,稍稍几个百分点,放在岁月长河中就是十几万的利息差。新购房者如果感知能力差,可以问下以前买房利率在5点多6点多的人,懂行的人自然明白这里的差距有多大。
都说买涨不买跌,如今新的房贷利率涨了……
你明明有意愿,却还在犹豫纠结,跟房东或房企磨几万块的优惠,跟中介在磨几千块的中介费,并因此耽搁错过最佳购房窗口期,因小失大,捡芝麻丢西瓜。用一句平湖土话来形容大概就是——假灵清。
想清楚了,下定决心了,认可彼此服务的价值,欢迎联系我们看房!

全国房地产经纪人 中级经济师 专业、高效、真诚 买房卖房,欢迎私信 一手二手,全部搞定 (添加时请注明来意)